为确保飞行汽车安全飞行,中国正从六个维度用科技筑牢“空中安全底线”。冗余设计方面,采用全备份飞控、电池、传感器等,确保任何单点失效都不会导致事故。亿航 EH216-S、“江豚1号”、广汽 GOVY AIRJET等车型均采用了此设计。

飞行汽车,科技如何让汽车“飞”得更安全(图1)

智能感知与避障方面,为飞行汽车装上“空中AEB”,利用激光雷达、毫米波、视觉等技术实现实时厘米级三维建模,自主避让障碍物。小鹏旅航者X2等车型已具备此功能。

适航级测试方面,通过高空坠撞测试、卡车风洞台架、全天候环境仓等“魔鬼训练”,确保飞行汽车在极端条件下仍能安全运行。这些测试为飞行汽车的电池防护设计、旋翼动作模拟、整机和零部件性能验证提供了极限数据。

结构安全方面,采用航空材料和汽车工艺相结合,提高飞行汽车的强度和耐久性。GOVY AirJet、小鹏旅航者X2等车型在结构安全方面表现出色。

应急体系方面,配备整机降落伞、空中一键返航等功能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员安全。吉利TF-1、亿航EH216-S等车型已采用相关应急方案。

法规与培训方面,中国民航局已颁发全球首个无人驾驶eVTOL生产许可证,驾驶员需同时持有飞机驾照和汽车驾照,并接受定期复训。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地已建立低空数字孪生系统,实时规划航线、分配高度、监控气象。

总之,飞行汽车的安全已构建起一条从设计、制造、测试、运营到救援的“全生命周期安全链”。

内容来源网络整理,图片Ai创作,仅供参考,请仔细甄别,无商业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