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行汽车正成为低空经济的“新C位”,集eVTOL与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于一体,是低空经济中技术密度最高、产业链最长、应用场景最广的核心载体。

飞行汽车,低空经济新C位(图1)

它横跨电动化、智能化和空域管理多个领域:

制造端:长安、小鹏、吉利等车企加速布局,2026年起陆续量产;

运营端:深圳、广州、重庆等地已开展载人飞行、物流运输等试点;

政策端:202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多地出台专项支持政策。


作为低空经济的“主角”,飞行汽车在技术、场景、市场和资本各维度表现突出:

维度飞行汽车角色
技术引领融合AI飞控、新能源动力、空域感知,代表低空交通“天花板”
场景突破率先在文旅观光、城际接驳、应急救援等领域落地
市场潜力2030年中国eVTOL保有量有望突破10万架,2050年飞行汽车或占汽车商业规模20%
资本热度A股飞行汽车板块市值已超5000亿元,2025年融资事件频发

各城市积极抢占低空制高点:

- 深圳将建成1200个起降点;

- 重庆长安飞行汽车2026年量产;

- 广州小鹏“陆地航母”获4000台意向订单。


飞行汽车本质是“空中载运机器人”,集新能源、智能飞控和机器人决策于一身,不仅是交通工具,更是未来三维立体交通系统的核心节点。它已从概念验证进入产业落地阶段,成为低空经济中最具爆发力和显示度的领域,谁掌握飞行汽车,谁就掌握了低空经济的“制空权”。

内容来源网络整理,图片Ai生成,仅供学习参考,无商业用途。